【地评线】黄土风网评:“扑下”身子踏实干,“赶上”时代创辉煌
“赶得上”是一种昂扬的斗志,“扑得下”是一种有为的状态,党员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扑下身子、挑起担子、干出样子、做出成绩、树起标杆、闯出新路,这是一种向上向下的“竹子”精神。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》,《规定》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,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,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、优者奖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,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,具有重要意义。始终保持“赶得上”的劲头奋勇争先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迫切需要我们时刻保持“赶得上”的劲头去自觉赶上时代的潮流、主动跟上时代的脚步,决不能出现理想信念动摇、政绩观存在偏差、组织观念淡薄、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、精神状态差、作风不严不实等现象的滋生蔓延,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,这也是此《规定》出台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所在。保持“赶得上”的劲头,要在行动上“赶得上”,把“严真细实快”工作要求积极主动落实到行动上,狠抓贯彻落实,保持“闯”的魄力、“抢”的意识、“争”的劲头、“拼”的勇气;保持“赶得上”的劲头,要在思想上“赶得上”,俗话说,思想要走在行动之前,社会发展日新月异,新的思想、新的理念、新的方向都在悄无声息之间产生,要想不与时代“脱节”,就要在思想上“赶得上”,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,才能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、跟上时代节拍,才能避免用“老眼镜”看新事物,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;保持“赶得上”的劲头,要在本领上“赶得上”,学是手段、赶是结果,学是过程、赶是状态,只学不赶,终究是纸上谈兵,且学且赶,才能柳暗花明。思想和行动是“地基”,本领才是“硬道理”,本领不足、本领恐慌、本领落后势必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果断性,制约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干劲,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壮大,因此要保持本领恐慌的“危机感”、知识不足的“饥饿感”,锻造过硬本领,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,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、不辱使命。始终保持“扑得下”的状态建功立业。古人云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基层干部要跑得了路、扑得下身、沉得下心、扎得下根,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,深入基层、深入实践、深入群众中,决不能将基层群众问题泛泛而谈,只搞“纸上功夫”。在任何一个时期,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是事业有成的基础,作为基层干部,就要有竹子的气节和品格,扎根后深入地底,不断为自己储备实力,在合适的时间让人“眼前一亮”,给人以惊喜的同时已成为栋梁之才。因此,我们要以“归零”的心态、“空心”的事态、“扎根”的状态,“扑得下”“扛得起”“上得来”。基层是干部成长的广阔天地,对基层干部来说,与其坐而论道,不如起而行之,想要干出好成绩、博得好口碑,扑得下身子埋头苦干是及其重要的,因为躬身践行讲求的就是谋实事、重实干、求实效,只有以“实”的业绩才能换来群众“实”的认可。“扑下身子”既是基层干部应有的态度,也是基层干部抓落实的方法,还是基层干部亲力亲为的责任担当。“扑下身子”并不意味着穿着西装、带着领带站在田间地头,也不意味着“腰板太硬”、难以弯曲,只动口不动手、只动笔不动腿,而是要接地气、见实效、讲方法,敢于负责任、担风险、蹚新路,甘当螺丝钉、甘做铺路石、甘为孺子牛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:“干在实处永无止境,走在前列要谋新篇。”我们既要保持“赶得上”的劲头奋勇争先,又要保持“扑得下”的状态建功立业,作为党员干部,要秉持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价值理念和“一身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的奋斗理念,筑牢理想信念根基,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。(张森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